自己的,自信,神通,功德,佛法

提問: 過份的自信,怎么辦? 問題補充: 做成了幾件比較大的事,后來看到什么事都覺得很容易 医师解答: 4.為什么說主觀能動性就是自信?答:主觀能動性就是積極主動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,克服自己的缺點、弱點,積極地向更高功德境界前進,并不是發現自己的弱點和缺點后很自卑、很著急、很失望。所以說主觀能動性就是自信。 5.自信與自傲有什么區別?答:二者截然相反。自傲是認為自己高于他人,具有傲慢之心,極易產生法執而不精進學法修煉;自信是正視自己的缺點和弱點,積極努力地克服它們,具有謙虛之心,極易樂觀向上地精進學法修煉。所以說自信與自傲不同。 6.自信與自卑有什么區別?答:二者截然相反。自卑是自己感覺到自己不同于或弱于他人,感到苦惱,是虛榮心在作怪,而一旦感覺到自己強于他人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傲慢之心,所以和自傲在本質上是一樣的。而自信則是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時仍舊很樂觀,因為這正是自己難學能學、修習精進度的好機會,也就是修行的緣到了。所以二者不同。 7.佛法中的自信與凡夫中的自信有什么不同?答:二者截然相反。凡夫中所說的自信是有強烈的爭斗心的,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強于他人就很有信心,實際上也是一種虛榮心、自私心、高人一等心。而佛法中的自信卻是建立在無私無我為他人著想的基礎上的。如在度化他人時感覺自己能力不夠,這時候應該主動提高自己的能力,從而達到教學相長、自度度他的目的。這里沒有攀比心,是為他人著想的。 8.自己能力不夠如何保持自信?答:佛法認為,只要學人有一顆向善向上的心,佛、菩薩、他人自然會幫助于你。但前提是你必須要自信。自信是所有學人修行的最起碼要求,也是修行人欲想達到佛陀境界的最低標準。 9.為什么說自信是所有學人修行的最起碼要求?答:學人要修菩薩行,要修十度,就必須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。不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,如何使自己的身心所行合于十度呢?所以自信是所有學人修行的最起碼要求。 10.有學人說:“我有了神通就自信了。”應如何理解?答:有這種說法的人:一來還是有爭斗心、高人一等心等習氣,因為常人沒有神通,自己有了神通不就高人一等了嗎?二來還是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神通,把佛法神通和法術等同了起來。三來還是不清楚神通是怎么來的。神通是在自己勤修功德的基礎上由功德培育出來的。如果沒有功德就出現了所謂的神通,那必定是魔的境界。而功德的培育只能靠自己發揮主觀能動性,勤修十度善行,這就是自信。所以說只有自信、勤修功德才能逐漸具足一切佛法神通。 11.如何才能達到自信?答:當然是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了。調動自己主觀能動性而積極修習十度善行,就會逐漸達到自信,從而逐漸達到大公、大我、大胸懷、大神通、大善德。 附件:12-28-1現代勵志詩.doc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hizhe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